山西大学君宇网-凯发网站

欢迎光临山西大学君宇网!
心海领航
您的位置:  凯发网站-凯发app官方网站» 心理健康» 心海领航
向死而生

清明节马上就要来到了,每到这个时候,我们都会缅怀逝去的亲人,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。关于死亡,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,人们总是不愿意谈起,它似乎象征着人类最可怕的命运归宿。于是人们常常用“没了”“走了”“不在了”这样的字眼代替死亡,逃离死亡。

近些年来,随着一些西方国家提出的“安乐死”“临终关怀”等理念,死亡教育引起人们的深思。我国上海、沈阳首创死亡体验馆,哀乐响起,穿上寿衣、吃一顿离别饭、留下一封遗书再安睡在棺材中……有关死亡的种种仪式逼真地在体验者身上亲临,那么对于死亡,心理学各流派是怎样看待的呢?

1.精神分析——死本能

弗洛伊德指出,人有两种本能,生本能与死本能。二者相辅相成,此消彼长。

“生命即意味着通向死亡,人们期待回归到初始的无机状态。然而,死本能的表达常常为生本能所阻止。所以死本能的作用常常不可得见。”

社会生活中,我们无法实现或无法得到满足的愿望常被压抑下来,出现很多负面情绪。而死亡是回归平静的无机状态,就像婴儿出身前生活的子宫,能够消除紧张与烦恼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死亡是一种逃避的防御机制。

2.存在主义——死亡

我们总是害怕留有太多遗憾,害怕被遗忘,犹如没有存在过,害怕面对死亡。

存在主义认为,焦虑正是来源对死亡的恐惧。人们为了抵御死亡焦虑,采取了两种极端的办法,一个是扮演无所不侵的人,相信自己就是全世界,是独一无二、不可替代的,抛弃情感的牵绊,成为自己的“英雄”。另一个则恰好相反,承认自己是弱者,相信有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神,那么便得放弃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想法,完全服从于神,得到她的庇佑。

e474680526d8439ca9a3af4e030e3fe7.png

其实,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源自于它的必然性与不确定性。欧文·亚隆曾说:你越不曾真正活过,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,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,也就越害怕死亡。死亡是无可避免的,也正因如此,人们才会去珍惜生命,找寻存在的意义。所以,当谈到死亡就无比害怕时,不妨用这两个方法好好安抚一下脆弱的心灵。

1.回忆自己留下的足迹,获得生命的意义。

人终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最近,我国的抗疫战迎来胜利的尾声,很多白衣战士却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死亡的气息离得那么近,他们似乎没有一丝惧意,因为对国家、对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足以支撑他们前行。

2.尽可能地活在当下。

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延续,也在一呼一吸之间流逝。当想象即将死亡时,我们脑海中呈现的多是后悔没有完成某件事。那么不妨把握现在,不要让遗憾填满生命。

总在某些时候,我们开始思考死亡,请记得,那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!



相关附件: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:030006
凯发网站 copyright © 山西大学学生工作部(处) all rights reserved.
联系凯发app官方网站:0351-7010200 email:xuegongbu@sxu.edu.cn
网站地图